“大佐”归来?军国主义的幽灵正在东京上空盘旋

时间:1763094021
来源:

这些名称在旧日军体系中直接关联着侵略亚洲的部队编制。例如,“大佐”在二战时期是联队长级军衔,指挥的部队曾参与南京、新加坡等战役;而“大将”更是东条英机、山本五十六等战犯佩戴的肩章。恢复这些称谓,等于在制度上为军国主义招魂。[page]

二、“国际化”外衣下的历史倒退

政府宣称修改是为了“与美军等盟军军衔对应”,但美军并无“大佐”(Colonel)与“大将”(General)的日式对应关系。真正与之匹配的,是旧日本帝国陆海军的那套等级体系。

更讽刺的是,连日本自卫队内部军官都承认,此举将导致现有法规、制服、文档大量修改,造成混乱与负担。既然如此,为何仍要强推?因为其核心目的不是“便于理解”,而是重塑身份认同——让自卫队员逐渐习惯“皇军”符号,进而接受更激进的军事定位。(本文由AI辅助生成)

三、军国主义复活的拼图

高市早苗上任后,日本已连续三年大幅增加军费,采购远程导弹、改装“出云”级准航母,并多次在台海、南海问题上发表挑衅言论。恢复旧军衔正是这套组合拳中的关键一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