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倒退:美国2025年化石燃料补贴达1800亿美元,较2020年增长60%;欧盟碳关税机制因内部利益分歧延迟实施。(本文由AI辅助生成)[page]
技术壁垒:甲烷排放监测网络仅覆盖全球30%的排放源,农业领域稻田甲烷排放至今未纳入任何国家自主贡献目标。
3. 公正转型的“生存权之争”
世界银行预测,到2050年将有2.16亿气候移民,其中60%来自南亚和非洲。2025年巴基斯坦因洪灾导致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达3300万,超过其总人口15%。而国际气候适应资金中,仅有7%流向最不发达国家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更引发争议:印度钢铁协会测算,该机制将使印度钢材出口成本增加18%,直接威胁200万工人就业。
二、全球治理:重构体系的“破局点”
1. 资金机制的“强制革命”
巴西在COP30上提出的“热带森林永续基金”虽因缺乏核心出资方停滞,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:建立“气候损失与损害赔偿基金”,强制发达国家按历史排放比例出资;推行“全球碳预算”制度,按人口平均分配排放权,超排部分需购买国际碳信用。联合国环境署测算,若2030年前发达国家每年追加2000亿美元资金,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.8℃以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