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伦大会: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后“防线”能否守住?

时间:1762935390
来源:

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,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(COP30)在巴西北部亚马孙河入海口城市贝伦举行。这场适逢《巴黎协定》签署十周年的气候盛会,不仅承载着检验全球气候行动成效的重任,更被视为守住1.5℃温控目标的最后窗口期。全球190余国代表齐聚亚马孙雨林之畔,共同探索气候危机下的生存与发展之道。

贝伦大会: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后“防线”能否守住?

多边主义旗帜下的行动宣言

大会开幕式上,巴西资深外交官安德烈·科雷亚·多拉戈接任COP30主席,他以亚马孙河支流汇聚的比喻,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:"正如万千溪流成就大河,气候行动需要各国携手共进。"巴西总统卢拉在致辞中直指核心:"气候承诺不能停留在纸面,必须转化为民生改善与就业创造。"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直言:"这是人类与气候危机决战的转折点,失败意味着文明系统的崩溃。"

本届大会确立三大优先事项:强化《公约》气候机制、将气候行动融入实体经济、加速《巴黎协定》落地。与往届不同,谈判焦点从目标设定转向实施路径,气候融资、公正转型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等系统性议题成为核心。

中国方案:全经济范围减排的全球标杆

中国在会前提交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(NDC)目标引发国际震动。这份被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称为"含金量十足"的承诺,首次实现三大突破:覆盖全经济范围、涵盖所有温室气体、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。数据显示,中国计划到2035年减排10亿至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减排幅度达7%至10%,远超欧美同期水平。同时立下可再生能源军令状:2035年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突破36亿千瓦,较2020年增长6倍以上。
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