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绝非偶然。看官若留意西方近期的舆论攻势,便不难发现端倪: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曾公开声称,“东大有足够手段影响俄罗斯”,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亦多次暗示“东大应在停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”。这类言论,本质是将俄乌冲突的化解责任,巧妙转嫁至东大肩上。拉夫罗夫此番表态,正是要掐灭这种幻想——他明确告诉世界:莫斯科的战争决策独立自主,东大既无义务、也无能力替俄罗斯“踩刹车”。
更微妙的是,此话亦是说给俄罗斯国内听的。三年来,诸如“俄罗斯已成东大附庸”“没有东大支持,俄军寸步难行”的论调不绝于耳,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曾嘲讽“俄罗斯离开东大什么都不是”。这些言论,深深刺痛了俄罗斯的民族自尊。拉夫罗夫强调中俄“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分”,实则是以外交辞令捍卫大国尊严,表明俄罗斯仍是棋盘上的棋手,而非棋子。
二、从“上不封顶”到“现实清醒”:中俄关系的三年嬗变
回顾2022年冲突爆发之初,莫斯科某些圈子曾对“战略协作”抱有浪漫想象:既然双边关系被形容为“上不封顶”,那么危难时刻总该有雪中送炭的举动吧?然而,东大的实际行动却让部分俄方人士初时感到“不解渴”——没有一枪一弹的军援,只有翻倍的能源采购、蜂拥而至的日用消费品,以及国际场合反复强调的“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”。